欢迎来到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政务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质监业务 > 能源计量

蒲长城副局长:努力开创计量事业发展新局面

日期:2011-05-16 浏览次数: 字号:[ ]

◎精益求精,永不言弃, 这就是计量的灵魂。
◎质检强不强,首先看计量。
◎度万物,量公平,衡民心。

    一、认清形势,正确把握计量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给计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0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1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五是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六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计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础,这些要求和工作任务都与计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各级计量部门要深入领会、全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履行好计量职责,发挥好计量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监督保障作用。

  (二)科技进步对计量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计量是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科技水平的重要支撑。计量技术发展也应当遵循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引领和基础作用。

  (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计量惠民、诚信计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和谐社会的建设,民生是基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各级政府的共同奋斗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计量与民生密切相关,衣食住行各方面无不与计量息息相关。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地发挥计量的利民、便民效用,值得每一位计量工作者深入思考。

  (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对计量准确可靠的要求越来越强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质检部门是技术执法部门,也是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基础、技术支持和技术执法作用。特别是计量部门,作为质检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牵头单位,更应当勇挑重担,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意见,真正发挥技术、标准、信息和执法优势,坚决、全面地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

  (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对计量量值统一的要求越来越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计量工作也应当紧贴这一工作大局,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努力发挥作用。一要围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的计量基(标)准,特别要加强在纳米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安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计量基(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充分发挥计量的基础作用。二要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选择优势领域开展前沿计量技术研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三要开展重点领域关键计量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不断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四要积极开展计量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振兴与发展战略,加强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计量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计量比对,提升我们国家的计量地位,增强国际话语权。

  另外,从国际上来看,国际一些计量技术机构在向医学计量、药剂计量、安全计量、生物计量、气象计量等领域迈进。在这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应当看到和正确认识这个差距,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有利时机,不断促进发展。同时,为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一张证书走遍全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国计量是一个压力,将来也是一个冲击。如果在国际计量界你没有占有一席之地,你也就失去了话语权,就会受制于人。目前,世界各国计量院都在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快国际间的比对和互认,目的就是要提升计量国际地位。

  二、全面把握总局工作部署,把“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各项要求贯穿到计量工作的全过程

  (一)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抓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要通过加强计量基(标)准建设,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提升质量水平提供计量技术支撑。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计量是基础。没有统一、准确、有效的计量保证体系,何谈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今后,应当努力打造统一、高效的量传溯源机制,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高效的计量基(标)准及量传溯源体系。各地也应当以国家量传溯源体系规划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企业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检测手段的提升和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传溯源体系,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计量技术支撑。

  要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把提高测试水平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先进的计量检测体系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计量测试手段齐全、准确,才能在生产和经营中有效进行经济核算,才能有效控制加工中产品质量和终端产品质量。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质量提升需要我们,精准的计量检测也需要我们。传统意义的检测已经发生大的变化,多功能、多参数、在线检测等计量检测产品和设备不断涌现,如何实现质量提升,如何真正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除了要求其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外,更要指导其不断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继续推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继续贯彻落实《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做好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评价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降耗做好计量服务。

    (二)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形成“保安全”的工作机制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计量工作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计量风险制度建设,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防线。计量工作看似风险不大,其实不然。在计量器具的生产、销售、使用、修理以及后续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各级计量部门,要增强计量风险意识,增强计量忧患意识,应当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去,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

保安全,实际上核心是加强监管。要严格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管,从市场准入、证后监管、使用中的比对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努力提高计量检测水平,为从严监管、确保安全打好计量检测技术基础,建立保障机制。

  (三)提升计量服务能力,在“促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

  要加强计量新技术研究,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计量工作应当在构建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要加强能源计量监管,服务节能减排。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应当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能源计量作用和效能,提升能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保障体系,为国家能源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推动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充分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的作用,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好务,为企业节能减排增效服好务。

  要加强惠民工程建设,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义。应当进一步拓宽计量惠民领域,使计量惠民工作常态化,加大对重点市场的计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市场计量违法行为,为老百姓创建良好、有序的市场计量秩序。要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要加强国际计量合作,服务外贸发展大局。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计量合作空间,扩大计量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计量规则的制修订,扩大国际计量互认范围,研讨新的计量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计量工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夯实计量工作基础,建设好“强质检”重要领域

  质检强不强,首先看计量。计量是基础,是前提和先行。这几年来,质检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各级技术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但是较之于其他工作,计量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计量是老本行,是质检系统的第一看家本领,各单位都应当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计量工作。

  要加强计量法制建设,提高法治质检效能。完善计量法规体系建设,以《计量法》修订为核心,形成以中央计量立法为主、地方计量立法为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真正确保计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提升科技质检水平。应当进一步深化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以提高计量工作有效性为宗旨,加速计量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龙头,以省、市级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以国家专业计量站为辅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

  要增强服务沟通意识,创造和谐质检氛围。各单位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时刻体现服务理念。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以服务经济、服务发展为目标,把服务发展、服务地方、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并且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体制机制。

  三、强素质、转作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计量工作新局面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每一位计量工作者,都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战略思维,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重点,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加强学习,培养战略思维。俗话说:“学习可以使生命之树常青”。当前我国进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全球化扩展期、城市化加速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突出期,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挑战前所未遇,缺乏战略眼光,计量工作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要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不断学习,自觉培养战略思维,这样才能解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学习新知识、研究新变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明志、学以广才、学以建业。

  二是要勇于创新,增强责任意识。当前,无论是国内外需求,还是计量本身的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这一代计量人如果不能实现创新发展,将有愧于历史。在今后的5年、10年,要努力实现计量事业的腾飞,建立中国特色的计量体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做好计量工作,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计量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认真研究分析,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完善和推出计量监管的新机制、新措施和新手段,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每一位计量工作者都应当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活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三是要团结合作,树立大局观念。当前,计量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提高计量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计量资源优势,加强团结合作,既要加强部门内部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共同提高计量工作的有效性。每个计量工作者都应当树立“大计量”的概念和意识,只有让计量成为全社会的事情,才有可能把计量工作做大做强。计量工作不容易轰轰烈烈、一鸣惊人,但很专业。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就要有精益求精、永不言弃的精神,这就是计量的灵魂。如果没有这样一批人从事计量工作,中国的计量事业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